一、教研室简介
运动解剖学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。1953年我校建校之初就将人体解剖学列入必修基础课,并成立教研室。1955年和1982年我校培养出文革前后的第一批运动解剖专业方向本科生。1989年运动解剖学被评为国家体委重点学科。自教研室成立以来共培养了近400名运动解剖专业本科生,100余名硕士研究生,50余名博士生、进修生和访问学者。在过去的10余年间,多次获得校先进集体、优秀党支部、评建工作先进集体、“三育人”工作先进集体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等称号。
在运动解剖学教研室所走过的近70年的历程中,无论是在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,还是在教学研究的开展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。2004年运动解剖学课程获得首届블랙잭 시스템 배팅精品课程评比第一名,2007年运动解剖学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,2010年运动解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,2020年《运动解剖学》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下课程(国家级金课),2021年《运动解剖学原理与应用》被评为校级研究生思政课程。
二、师资队伍
教研室现有教授3人,副教授3人,讲师1人,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,硕士生导师5人,6人具有博士学位。团队师资力量强,多人曾获得校优秀教师、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。2020年刘晔教授为负责人的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(国家级金课),2006和2017年罗冬梅和徐刚教授分别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,赵星副教授2019年获블랙잭 시스템 배팅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,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。
三、教学工作
教研室承担了全校各层次20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,编写各类教材20余部。多年来,坚持形象化教学、自主性学习理念,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高级思维,内容上探索出“体、精、新、用四个突出”的新模式,成绩评定采用多元、开放的方式,符合“高阶性”、“创新性”和“挑战度”的要求。在全校教学质量评估中,每年均有多名教师获得“学生最满意的教师”称号或名列前位,教研室整体教学水平在全校理论课程的教学中亦名列前茅。
教研室注重教学环境优化,注重形象化教学的开展,建成了包括运动解剖学实验室、显微互动实验室和骨骼年龄测评实验室在内的专业实验用房252平方米,人体标本大部分更新为无污染、接受性好的现代塑化标本,显微互动实验室拥有中控式数码一体化显微镜操作系统,可实现微观教学中师生间、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。此外,还建成了集实验教学和参观功能于一体的、体育特色鲜明的“运动人体展室”。近年我们还大力推进信息化形象教学,制作了多种类型的多媒体课件,包括包含60个运动结构和动作的三维动画,以及包含60个知识模块的《运动解剖学》慕课电教片。这些均极大地促进了形象化教学的开展,坚实保障了本课程教学的高质量。
四、科研工作
教研室主要的研究方向有:运动与骨骼肌形态、机能及损伤修复,幼儿、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运动健康促进,运动员科学选材,骨骼肌的运动原理与功能评价,技术动作结构分析与优化,以及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等。共承担或参加国家级、省部级及横向联合等课题约100余项,在国内外学术会议或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,多次获得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进步奖、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和学校科技成果奖等各类奖项。